我国首部饰品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5月1日实施。连日来,饰品行业的众多生产企业和经营户纷纷研究学习“国标”,力求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标准下,重新出发。 新形势促使“国标”出台 5月21日,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举行了“饰品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会,数百家饰品生产企业代表参加。 会上,全国仿真首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陶新姚就饰品行业发展趋势和饰品“国标”的出台背景,以及企业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等课题,作了细致阐述,并就相关话题与企业家进行了交流。 去年6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关于饰品有害物质限量的强制性标准GB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该标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关于饰品安全性要求的强制性标准,覆盖了各种材质的饰品,包括除珠宝玉石外的儿童首饰。 专家称,人们对环境和人身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尤其美国和欧盟对饰品的有害物质标准不断提高,因而对饰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出台的“国标”的制定参考了美国的相关标准,以及欧盟的玩具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引申和整合。 “倒逼”机制助推行业升级 饰品产业是义乌工业的一大支柱,历经20多年发展,现在共有企业8000多家,规模企业600多家,产品涵盖8大类,品种达80多万种,年销售额达200亿元。 饰品产业为义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一产业也遭遇了诸多困难。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业内良莠不齐现象普遍,产品小而散,生命周期短,低价恶性竞争现象也比较严重。 正因如此,欧美对产品的要求不断加码,许多产品在出口中不断遭受国际贸易壁垒的阻碍,饰品产业的市场制约因素增多。市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如吉说,为了应对“绿色环保壁垒”,保障饰品质量安全,义乌饰品企业一直在努力。2008年12月,协会会同28家企业出台了《义乌市仿真饰品控制有毒有害物质联盟标准》。2012年6月,协会依托新光集团等30家企业,又制定出台了第二个联盟标准《金属饰品环保锌合金材料联盟标准》。新光集团还承担了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工作13项,质量科研工作项目2项,并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定为流行饰品标准制定起草单位。 “国家出台标准是好事,虽然要求高了,但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倒逼’机制会助推企业对自己从严要求,进而推进整个行业的提升。”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周晓光说。 形势变,企业必须变。不少企业主表示,近期看,“国标”施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不小,因为像金属饰品中的镍释放量和总铅、总镉等含量很容易在生产过程中“沾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超标。“国标”面前,马虎不得。 “这对产业和企业来说是好事,每家企业都规范生产了,整个行业就提升了,这样我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自然就上去了。”一位企业主对“国标”的认识客观而理性,对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